日前,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,聽取沙沨代表關于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發言后,強調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工作的基礎在基層?!?/p>
去年底,中共中央先后發布《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(2020—2025年)》《法治中國建設規劃(2020—2025年)》,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篇章?;鶎右婪ㄖ卫硎且婪ㄖ螄铰栽诨鶎拥木唧w實踐,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石。站在新起點,邁步新征程,落實“四個全面”特別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、全面依法治國,基層是重點亦是難點。
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重要源頭,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關鍵環節。把基層基礎工作做扎實了,把矛盾問題發現在一線、解決在一線,社會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就能得到及時化解,各種矛盾沖突就能得到有效疏導,法治社會建設也就有了牢固的基礎。
以“黨建+”引領聚合力。“欲筑室者,先治其基?!被鶎狱h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,地基固則大廈堅,地基松則大廈傾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戰大考中,各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,成功助力穩住了民心、穩住了民生、穩住了“后方”,筑牢了防控疫情“紅色堤壩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、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”。必須把黨的基層組織作為創新社會治理的“主心骨”,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依法治理有機銜接,把黨組織的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每個末梢。
以“網絡+”賦能聚智慧。近年來,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,網絡社會與傳統社會并行發展,時刻產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,網絡與基層治理融合已是大勢所趨。移動互聯時代的社會治理,必須與社會繃得最緊那根弦同頻振動?!熬W絡+網格”雙網融合可以有效緩解基層治理的短路、信息收集的短視和輿情管理的短板現象,打通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米”,推動基層依法治理更加精細化、信息化、科學化,真正實現人在網中走、事在格中辦。如揚州邗江蔣王社區探索實施“好網角”工程,推動網情網格融合、輿情社情融合、線上線下融合,有效助力了網絡生態和社會生態同步治理。
以“普法+”保障聚民心。全民守法普法是社會治理的法治基礎之一。大到國家憲法、民法典等基本法,小到關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法律條款,人們的法治意識增強了,才會逐步實現知法、學法、守法、用法、尊法。今年正式開通的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,僅上線一天訪問量便超過了600萬,B站刑法老師羅翔因講授法考知識“圈粉”無數,成為知識區“頂流”UP主,其背后體現是社會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普法的呼喚。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用新興媒體講法、用典型案例說法、用通俗語言普法,真正讓老百姓在法律上解“渴”、在思想上解“惑”,做到“找得到法”“用得到法”“信得過法”。
(李悟清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