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高寶亮
近年來,邗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強力推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、秸稈綜合利用、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和耕地分類管理,“四箭連發”靶向精準治理種植業污染,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為“田園邗江”抹上了一道生態底色。
化肥農藥減量,生物有機肥登場
正值春和景明的季節,甘泉街道五湖村京甘泉農業生態園,一排排葡萄已吐出新葉。遍布葡萄園的噴淋滴灌灌溉系統,采用了農業“黑科技”水溶肥施用技術,每天由民工定時噴淋水溶肥,精準提升了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。
在邗江鄉村,配備噴淋滴灌灌溉系統,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水溶肥施用技術作業的種植戶已越來越多。資料顯示,在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背景下,2020年邗江全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3.5%、水稻氮肥利用率達40.3%,全年稻麥化肥施用總量7297噸,較2015年削減5.4%。結合新時代農民培訓工程,邗江引導農民拓寬有機肥源,使用畜禽糞便、沼渣沼液等生物有機肥,減少化肥使用量。同時依托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,推廣使用水肥一體化設備,對蔬菜、經濟林果實施無害化作業。
據統計,“十三五”期間,邗江區農藥使用量已由2015年的155.18噸,下降到2020年的88.82噸,分別在槐泗鎮、公道鎮、蔣王街道建立了蔬菜、水稻和葡萄綠色防控示范區,試驗示范應用殺蟲燈、黃板、香根草誘殺害蟲,推廣拌種藥劑預防病蟲害,同時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,推廣綠色防控技術。全區引進農作物病蟲害遠程智能化監測系統和預警及決策指揮平臺,分別在槐泗鎮、公道鎮和汊河街道建立農作物病蟲害智能監測基地,及時掌控病蟲草害發生動態。
秸稈禁燒管控,全部綜合利用
2020年,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6.15%,其中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91%。全區共投入446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秸稈還田機開展還田作業,舉辦秸稈還田技術培訓班6期,460人受訓;召開秸稈機械化還田現場演示會6場,490人次參與。
歷經多年的實踐,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已成為邗江人守護一方生態的自覺行動。在夏、秋季秸稈禁燒時段,全區組建由農業農村、生態環境、水利、城管、公安、交通、紀委監委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4個督查小組,分片掛鉤各鎮(街道、園區),開展專項巡查。禁燒管控期間,未發生因焚燒秸稈引發的大氣污染問題,實現部、省衛星遙感監測無火點的禁燒目標。
廢舊農膜回收,防污染再利用
邗江建立6個廢舊農膜回收站點,分別位于蔣王現代農業園區、槐泗蔬菜基地、槐泗鎮團結村、方巷鎮、甘泉街道及楊壽鎮,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有機結合。廢舊農膜直接回收利用,優化了再生資源配置,切斷了又一污染源。2020年,邗江區棚膜全年產生量86.57噸,回收量83.3噸,回收率達到96.22%。
耕地分類管理,保護土壤生態
邗江已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,建立優先保護類、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分類清單,分別制定落實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方案,針對不同區域采取相應措施。在安全利用區,篩選多項安全利用類技術,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;在嚴格管控區,采取“種植結構調整+休耕”措施。至2020年底,安全利用區共施用土壤調理劑467.20噸、生物有機肥249.55噸、葉面阻控劑3.47噸、水稻測土配方專用肥91噸,有效地保護了土壤生態。